变革性学历理论之文化能力培训体会


——外科三部 王晓玲
第一部分(案例)
患者,张女士,女,69岁,因反复腰背部酸胀痛伴右下肢疼痛1月余入院,行走时疼痛明显,NRS评分5分。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予帕瑞昔布40mg q12h静推,予超声、低频理疗,磁共振检查,准备行手术治疗。
在诊治过程中发生了三次意料之外的冲突:
冲突1:留置针冲突:护士在给患者静推药物时,因考虑到每日2次用药,遂进行了留置针穿刺,患者要求进行普通静脉穿刺,但护士解释后仍然使用了留置针,患者表示不满,后予以拔除,手术当日术前护士又给予留置针穿刺,患者不理解。
冲突2:理疗的质疑:护士为患者进行理疗,患者询问理疗的作用,护士给予解释,患者对解释不能接受,认为做理疗花了钱,作用却不明显,后医生又进行了解释,继续给予理疗,患者表示不满意。
冲突3:电子清单的困惑:患者住院2天后,询问护士用了多少费用,护士让她自己在手机上查询,因当时工作较忙,后续未进一步关注查询结果,患者不会使用手机进行查询,认为护士态度不好,要求投诉该护士。
该案例在护理实践中比较常见,探讨这个案例,能促进护士重视对自身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工作中理解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接纳与配合,提高文化技能。
第二部分(对案例进行分析)
这次文化能力培训,学习了日升护理模式,首先进行文化照护评估,包括第一层评估-世界观、文化与社会结构层,第二层评估-服务对象层,第三层评估-健康保健系统层。在评估后进行第四层级-文化照护决策和实施。通过培训,能运用日升模式进行护理。
回到之前的案例,我们一起来看下为什么会发生冲突:
1.按照日升模式评估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较差,配偶去世,儿子均有自己的家庭负担,患者不愿意拖累子女,农保报销比例不高,对住院的费用非常关注。患者文化程度低,文盲,对医疗行为存在不理解,认为留置针使用增加费用,理疗费用较高,效果不明显,增加了经济负担。
2.护士对患者的评估结果缺乏系统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不能对患者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尊重,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护士自身文化能力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未能发现患者真实的想法、需求,去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充分了解她所担心、关注的费用问题。
改进措施:
1.针对该患者如何进行文化契合护理:
1.1运用适合她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解释,使用留置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的痛苦,手术时需要紧急用药的时候能够快速的使用上药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使患者能充分理解并接受。对理疗不理解,给与合理的解释,如果患者仍不能接受,医护要给与尊重,从患者的角度来思考,为患者提供她能接受的治疗方案。
1.2对老年人、文化水平低、以及使用老年手机的患者提供纸质费用清单,或手把手帮助查询电子费用清单,解决实际需求,让患者能清楚每一笔费用,避免误解和冲突,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2.通过这个案例,提高护士文化能力:
2.1对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分析产生的根本原因,组织大家进行文化能力的学习,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培养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患者的文化需求的能力,增强文化意识,理解并尊重,增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技能-沟通能力,照顾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2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完成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中遇到护患误解、冲突或纠纷,可以请教文化能力较高的护士及时介入,协助处理,及时弥补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消除误解、冲突或纠纷,提高护士文化契合护理能力。
第三部分(收获和反思)
一、护理工作中,增强自己的文化敏感性
在培训过程中,我运用变革性理论,反思自己的文化能力,深刻意识到每个人包括医护和不同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习俗、信仰和价值观,我意识到自己在与患者交流时可能存在的文化能力的不足。这种敏感性的提升,让我在与患者沟通时更加谨慎和尊重,理解患者不同的文化,避免因为无心之言而伤害到患者的感情。
二、护理工作中,增强对患者的文化理解和尊重
文化契合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并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无论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还是制定护理计划,我都会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确保提供的服务既符合医学标准,又能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信心。
三、护理工作中,强大文化技能
通过培训,我们学习了多种跨文化沟通技巧,如倾听、反馈、非语言沟通等等。这些技巧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除了沟通技巧,沟通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内容要契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建立和积累不同文化的知识库,比如宗教方面有耶稣的,真主的和佛教的他们不同的文化 ,又比如西方和东方文化 ,农村、城镇不同的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