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十年,脂肪瘤竟悄然“变脸”


忽视十年,脂肪瘤竟悄然“变脸”
提到“脂肪瘤”,很多人觉得是“小问题”,认为不过是一团脂肪堆积,无需在意。但临床案例提醒我们:脂肪瘤虽多为良性,但若出现异常变化,也可能隐藏恶变风险。
今年38岁的吴女士,10年前发现左腰背有一个“小包”,不痛不痒,医生诊断为脂肪瘤,建议观察。近年来,她感觉肿块逐渐变硬变大,按压时胀痛。在家人的催促下,上周来医院检查,脂肪瘤已发展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脂肪肉瘤,需手术切除并配合放化疗。吴女士后悔不已:“早知有恶变可能,一定不会拖这么久!”
脂肪瘤≠脂肪肉瘤,但需警惕异常信号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好发于四肢、躯干,多数单发,也可多发。触感柔软、边界清晰、有假囊性感,可推动,生长缓慢。多发的脂肪瘤瘤体较小,呈对称性,有家族史。95%以上的脂肪瘤无需治疗,但需注意以下危险信号:
1 短期内迅速增大(如数月内增长超2-3厘米);
2 质地变硬、边界模糊,按压疼痛或活动受限;
3 表面皮肤发红、破溃,或伴随发热、乏力;
4 深部肿块(如腹腔、肌肉层内),可能压迫神经血管。
若出现以上症状,需警惕脂肪肉瘤(恶性软组织肿瘤),及时就医检查!
如何区分良性脂肪瘤与恶性病变?
影像学检查:B超、CT或MRI可初步判断肿块性质;
病理活检: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或切除获取组织样本;
医生触诊:经验丰富的医生可通过触感、活动度等综合判断。
脂肪瘤需要治疗吗?
体积小、无不适、无恶性特征的浅表脂肪瘤可以暂时观察不治疗;
建议手术切除的脂肪瘤:
1 影响美观或生活(如长在关节处);
2 肿块增大迅速,与周围组织粘连;
3 出现疼痛、压迫症状;
4 影像学提示恶性可能。
预防与日常监测
1 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饮食、适度运动,可能降低脂肪瘤发生风险;
2 定期自检:经常触摸身体各部位,发现肿块及时记录大小、质地变化;
3 高危人群需注意:有脂肪瘤家族史或曾接受放疗者,建议每年体检。
医生提醒
脂肪瘤虽多为“善类”,但绝不可掉以轻心!若发现肿块异常变化,请及时到普外科或肿瘤科就诊,早诊断、早干预,才能守护健康。
您的身体信号,值得被重视!
【医院科普小贴士】
检查项目:B超(首选)、增强CT/MRI、病理活检
就诊科室:普外科
普外二部 盛珍